艺术家推介Recommended更多>>

茅台国韵系列葡萄酒精心调配酿造,适合日常饮用、员工福利(M10),喜庆婚宴、公司庆典(M30),孝敬长辈、高端客户馈赠(M35)

────────────────

【以下内页广告位】

您当前的位置:艺术视点​网 - 专题资讯
 

躬耕砚田求真道,饱蘸翰墨写丹心--记国家一级美术师、湖北省书画研究会会员、著名书法家赵洪先生

发布时间:2014/11/16|作者:艺术视点网|来源:艺术视点网 www.zhhdq.com|浏览:826次

   【人物档案】赵洪,男,1962年生,湖北京山人。国家一级美术师,国际美术家联合会会员,东方美术馆艺术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书画研究会会员,东方艺术研究院艺术顾问,北京书韵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终身客座教授,中国书画藏品展销网签约书画家;书法作品多次在全国、省、市重大展赛中获金、银、铜优秀奖。部分作品被文博单位及国内国际友人收藏。作品入编《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华艺苑名家”专栏》、《桂竹杯全国书法大赛作品集》、《二千年中国艺术家长卷》、《当代中国书法名家楹联墨迹选》、《中国书画信息大全》、《国粹奖艺术大典》、《中华热土》、《新世纪中国书画名家论坛》、《中国当代书画名家名作博览》、《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世界名人录》等大型书画辞书几十部。他被有关单位授予“中国东方诗书画艺术终身成就奖”、“世界华人杰出艺术家”、“中国艺术名家”、“海内外书画艺术联谊会高级书法家”、“当代中青年百家书画家”等荣誉称号。

   2013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了《艺术大家--中国书法名家八人集》。并和张海、霍春阳等人同时刊登在《中华艺术家》专刊上。沉稳源于内秀,淡定尽显儒雅。温文谦逊、帅气英武、举止稳重--这是湖北著名书法家赵洪给人的第一印象。他精辞赋,懂书论,擅诗律,学养深厚;他长期致力于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创作和研究,致力于名言格律的创作和研究。他的学养,造就了他的艺术灵魂;他的功力,生发出他的艺术活力;他的个性,延续了他的艺术生命。他的艺术行为,在表现与认知的审美情趣上实现了高度统一与和谐,使其书艺形式有了自己独具的面貌。品读他的作品,对于热爱艺术的人们而言,将是一种渗透理性认知的享受。人们在获取这种享受之余,总是想寻求对作者艺术人生和创作心境的完美解读。

   不过,要想真正感知他的内心世界,必然无法避开对于他个人经历的考量。这种溯源,相对于解析他的艺术作品而言,却更能有助于我们在了解他成长成熟的过程中,是以何种意象氤氲出独属于他自己的艺术语言体系,然后,又如何将这种艺术,绽放在中国书法浩瀚星空之中的。他始终坚持民族传统的审美观念和创造意识,以自己独有的艺术情怀,在澎湃出穿透心灵的艺术作品的同时,也为自己的艺术人生勾勒出一份雄浑庄重的大美。透过赵洪给人的第一印象,以及他精辟的妙论和脱俗的观念,在他那一直微笑着的阐述中,我于兴奋和期待里,终于寻到了他在求艺路途上踩下的那蹒跚而又坚实的脚印……

   人的一生,或许就是理想与现实的堆砌。而在赵洪的印象中,关于梦想与现实,一直都是一言难尽的话题,尤其是那少年时代的模糊梦想,更是成为了留住人生中最值得永远珍惜的美好回忆。湖北京山,这是一块风景秀丽且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土地。196211月,赵洪就出生这里。这是一个书香大湾,村里读书人较多,在这些读书人当中,当属赵洪的父亲学问最深。父亲做过老师,当过校长,饱读诗文,诗词联赋,样样通晓,尤其一笔大字,更是被人津津乐道。在那个政治高于一切的年代,父亲整天到处写宣传标语,过年时,父亲都要为全村每家写春联。因为母亲也在外上班,对孩子们照顾较少。有时候跟在父亲的后面,帮父亲拿笔牵纸。看父亲写字,虽是懵懂,却觉得神秘,更有种朦胧的向往——父亲写的字多好看啊,我要是能写出这么好的字该有多好啊!就是这一句不经意的感叹,缘定了他今生这种书法情结。

   父亲除了对治学之道与治学精神极为严谨外,还在为人处事上面,要求自己的孩子严格做到知书达理、礼貌谦逊,这种严格,不仅要贯穿于行为举止,更要深及到孩子的思想和性格。深受父母潜移默化的感染,一种激昂的思绪和情怀,在少年的赵洪心里渐渐滋长并不断流淌出来,它流过京山的山川,漫过京山的天空,虽然朦胧,却很真切。在赵洪的记忆里,他大多时间是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的。因为家里姊妹较多,生活条件较差,每次放学回来,赵洪就经常帮助爷爷奶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砍柴,打猪草等等。可以说,家乡每座山峰每条河流,每块田垄每块地头,都留下了他稚嫩的脚印。或许还是饱受家乡钟林毓秀浸润的缘故,从小,赵洪就露出了极强的艺术天赋及灵气。他尤其喜欢写字,即或是孩提时代的即兴涂鸦,他也写得有模有样,墙壁上,仓板上,到处都留下他书写的痕迹。读小学一年级时,老师看他的字写得端庄工稳,字体清秀,很惊奇,待惊奇过后便是惊喜。老师把全班学生的课本集中在一起,叫赵洪来给他们写名字。

   这一刻,一种成就感在赵洪稚嫩的心灵间油然而生!从此后,他就成了学校里的文艺积极分子。到了三、四年级,语文老师就经常在课堂上表扬他的字写得好。经常被老师表扬被别人羡慕,这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赵洪很兴奋,有时连走在路上他也用手比划比划,没事时就蹲在地上,用树枝当笔在地上乱划一通。从此后,赵洪就开始沉醉和痴迷于写字。初中的时候,恰逢政治运动不断,赵洪的写字又派上了用场。每次出黑板报、宣传栏或者墙报,老师都将这书写的任务交给他,每每此时,看着那浓淡的墨迹、随意的线条,夸张的图像,一向率性年少的赵洪,在那反复书写过程中,似乎在用自己的情感勾勒着一个新的世界、幻化着一个有着独特生命魅力的艺术体。每每这时,赵洪的态度都极其虔诚。每次完成任务,他都有一种成就感,他的心灵仿佛经过一次精神洗礼般的神圣、高尚、骄傲、成长。而对于写字这种自发的出自内心的热爱,也让他心中那粒艺术的种子,仿佛不经意间被人随手播下。

   如果这粒种子有着肥沃的土壤,有着滋润的甘露,我想,它一定会悄然生根、发芽、抽叶,开出芬芳的果实。可是,尽管这粒种子顽强地诉说着自己的欲望,而那干枯贫瘠的土地却不能赋予它茁壮成长所需的条件。因为家庭人口多,母亲又突然失去工作,赵洪初中毕业后只好辍学在家。当时正在建设的一条几千伏的高压线正好路过他家房顶,他家的房子划在拆迁之列。因为父亲在镇上教书,这样,他们就搬到了镇上。为了养家糊口,母亲只好在镇上开了一家日杂副食店,赵洪开始帮助母亲照顾生意。这期间,茫然、无助、郁闷一下子涌上心头,像蛇一样在吞噬着赵洪的肉体和心灵。没事的时候,赵洪就拿出笔墨,开始写字。

   穿透心灵般的痛疼,被这样的日子浸泡着,坚毅,便逐渐成了赵洪的性格。年轻的心因为艺术而倍觉充实,而又因为艺术而倍觉孤独。此时的赵洪,对于书法还只是一个盲目地崇尚心境,在没有老师的指导下,他根本不知道书法的审美和创作规律,所以,他一直忧郁和徘徊在书法艺术的大门之外。赵洪也深知这一点。从那时起,他就开始有意识的积累一些钱,陆续订阅了《书法报》、《书法导报》、《上海书画报》、《书法》、《中国书法导报》等十余种报刊杂志,开始潜心学习上面的书论,临摹上面的书体。

   有人对他说,你这样写字不行,必须要临帖。于是,赵洪就买回字帖临摹。有人说颜真卿的字好,他就练颜体,有人说王羲之的字好练,他就练王体。其实,这时候的赵洪,虽然透出一种才气,但对书艺感到茫然和无助,他根本不知道哪种书体适合自己。巧合的是,正当赵洪潜心临池不得要领的时候,1980年,赵洪在《上海书画报》上看到了“上海书法专修学校”举办书法培训班启示,犹如干渴的禾苗欣逢甘露一样,赵洪报名参加了学习。这是心灵与艺术的无声碰撞!他一头扎进书法艺术的海洋里,贪婪地饱吸着。尽管白天照样专心于生意,但一到夜晚,他就潜心于自己的书法艺术中。昏暗的灯光、一枝时而停顿时而疾走的管毫、一颗时而沉寂时而怒放的心情……在那间小小的宿舍里,赵洪正怀着如火的激情,令自己的诗情画意在无数个夜晚中默默流淌。

   通过书法培训班的学习,他这才知道字的用笔、结构、间架、章法、结体、布白、神采、风格、行气、形质等技巧和知识;他这才知道书法要求的不仅是刻苦而且还要求悟性;他这才知道书法要求的不仅是书法之法,而且还要求字外功夫;他这才知道书法要求的不仅是书品,而且还要求人品……仿佛一双巨手,拨开了赵洪眼前那团缠绕不散的迷雾。这一刻,赵洪眼前终于出现了一片万紫千红的气象!毕业的时候,他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优秀学员称号,并加入了上海中华书法家协会。这给赵洪励志书法又增添了无限的信心和勇气。不过,父亲看他这样沉迷于书法,无心他事,生活难以维系,只好通过关系,将他安排在村小学教书。小学教师工资本来就不高,何况一个既要赚钱成家又要花钱学书法的小伙子,怎能满足这一现状?教了四年书后,无望的赵洪只好辞去教师一职,拣了几件衣服,只身来到武汉。这是一年中最美的时节。武汉在夏日里显得更加诱人。矗立云天的玻璃幕墙楼宇,连成一片的整洁漂亮厂房,车水马龙般繁华洁净街道,甚至连空气中都散发着一种让人渴望、活泼、热情、追求、收获的味道。

   从京山沟壑到江城武汉,虽说赵洪经历了人生中最激动也是最美丽的跨越,但这样的美景赵洪无心欣赏。在武汉的百万求职大军里,经常看到的,是他孱弱的身影在匆匆地奔走着。几天后,他终于在黄鹤楼酒厂汉阳分厂找到了一份工作。刚来时,赵洪特有种新鲜感和自豪感。但整天打着赤脚,在发酵车间那一人多高的大缸里将发酵的谷子挖出来,然后拉去蒸酒,那种苦和累,那种撕心裂肺的痛疼,从来都没有经历过。即使这样的环境,赵洪也没有停止练字。不管是夏天还是冬天,也不管上班身体是如何的累,每天早上五点,赵洪都会准时爬起来,临池书写。晚上收工,有的人累得躺在铺上,饭都不想吃,他还是吃晚饭后去写字,到晚上十点准时睡觉。他将所有的业余时间都花在了画画上。没有人知道他夏天流过的汗水浸透过了多少纸张,也没有人留意他冬天双手皲裂痛疼时的模样。赵洪说,无论在什么状况下,只要一提笔,他的心就会平静和淡然下来。

   由于自己身体一向不是太好,他无法承受这种繁重的体力活。当他无助地离开了他曾热烈向往过的这片土地时,他曾在心里不停地问自己:出路在哪里?我要向哪里去?通过中介,赵洪在一家塑料制品厂找到了一份工作。虽说是塑料制品厂,其实就是一家废品收购站,主要工作就是将收购来的塑料制品用刀砍碎,这对于一位小伙子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无论做什么工作,这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生存。他心里清楚,无论在外面混得怎样,哪怕只要有一口气在,他都不能回家,当初在离开家的那一刻,他曾暗暗发过誓,一定要出人头地,改变家庭环境,如其说当时有些激昂,不如说很悲壮。后来,他只好通过中介,找到了一家广告公司。那时还没有电脑制作,一般的字体都靠手写,所以,赵洪终于找到了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特长的一份工作。这是一段充满着无尽磨砺和难言艰辛的日子。虽然生活给予了他极其无奈,但他对书法的向往和追求没变,那颗心反而变得更加执着和强烈。

   只要一有时间,赵洪就练字。那时他工资不高,还要往家里寄钱,在连自己的肚子都填不饱的情况下,他硬是挤出钱来买纸和墨。在这家广告公司干了两年,无论赵洪如何努力地学习和工作,老板说,他是学徒工,所以工资一直很低。老板也没有想到,正是他的这句话提醒了赵洪,让他很快找到了第二家广告公司。这是一个大公司,上下班时间都很有规律。赵洪来到这里,不再是学徒,而是师傅了,工资自然比以前高了很多。老板很注重人才,还特意给赵洪一个人安排了单间。每天下班后,赵洪就关起门来,开始写字。在这里,除了碑学之外,赵洪真正开始广泛的涉猎帖学,以平和忘我的心态凝神提笔、运气挥毫。当赵洪再次拣起了颜真卿、柳公权、王羲之、黄庭坚、米芾等人的书帖的时候,突然觉得自己的感觉与以前大不相同,而这次见到这些帖中的字,似乎倍感亲切。他将自己的字挂在墙壁四周,时时琢磨推敲。

   临帖是弄墨者必循之路,它既可利于掌握线条飞动、墨色润泽的分寸,又能添增临书者的运笔底蕴。初涉翰墨之时,赵洪虔诚地临习一家之书,求得形似神似。现在,他转身博取众家之长,于楷、草、隶、行、篆等诸体中汲取营养,有目的地选择了《张猛龙》、《郑文公碑》、《石门铭》、《石门颂》、《峄山碑》五种书体进行练习。有段时间,他甚至还钟情于墓志的端庄、摩崖的伟岸、经幢的娟秀、造像的严峻,以及敦煌写经的风神、先秦大小篆的古典气质。他要通过这种研习,使自己逐渐领悟笔墨的运用以及线条流转的美感和意蕴、逐渐体味中锋用笔过程中笔笔藏锋、意意不断、气力并蓄、锋回笔转的力感与意境。当天赋与心中充溢着的那份对于美的追求得以完美融合时,赵洪知道,那粒在他幼儿时无意间播种在他心田的艺术种子,如今已经遇到了阳光的照耀和雨露的滋润,正待抽枝发芽。赵洪终于在书艺中找到了自我!

   鹰隼的世界在天空,赵洪就像被关在鸟笼里的鹰隼一样,也要突破囿于自己的禁锢!现在,赵洪已不再是一个只为解决自己温饱的打工者了,他要创业!他要成立自己的广告公司!在夫人的支持下,赵洪经过了筚路蓝缕般的创业历程,终于在武汉打开了“标识”制作的大市场。前几年,赵洪有意将生意交给了妻子,此时的他,心灵准备逐渐走向回归,回到他痴迷的书法艺术。现在,他几乎每天早上五点起床,晚上十一二点就寝,日日临池,将整个身心全部浸在了对书法艺术的探索与反思当中,这种探索与反思,是他对个人征程的一种回溯,也是他自然状态下的一种重生。身处商海而临池不缀,这让人不由生出一种景仰之感。赵洪说,以前是忙于养家糊口,荒弃了书法。现在,他要将以前的时光补回来。

   都说画家要写生,其实书法家也要写生,也要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这就是所谓的“字外功夫”。一个书法家的文化修养、人生境界、美学趣味怎样,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取向就会怎样。赵洪善于阅读,这期间,他创作了大量对联、楹联以及经典名言,发表在国家级的专业报刊及辞典中,这种“字外功夫”,对他的书法创作,无疑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他还去过东坡赤壁、探寻过兰亭故里、到过襄阳米公祠,甚至还想去全国各地那些有书法典籍的地方去开阔眼界,去寻找和感受当年的诗情豪迈和精彩绝伦的书艺颠峰、这种感受,无疑给他认识书法将获得一种从未有过的力量。没有名师指点,赵洪全凭自学获取书法精髓,这难度可想而知。好在赵洪有一位全心全力支持他的夫人,这给赵洪书艺的日臻成熟带来很大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只要不是特大的工程或者工作量,而且是任务特别急,夫人都不要赵洪插手业务,让他专心自己的书艺。所以,赵洪能成功,是偶然,也是必然!

   对于书法,赵洪总是处于一种思索、沉默和安静的状态中。而他的目光,总是带着一种神奇和向往,在生活中寻找和感知着艺术的精髓和真谛。和专事书法的人一样,赵洪在最初临帖悟得一定心得之后,也紧追不舍,溯源而上,求索于魏晋书圣精华。但这种研习,使得赵洪的传统功底与内心感悟得以完美结合。而日日临池,兼容并蓄,以及他笔墨的锤炼兼人格修养和学问的积累等,使得他的笔墨近乎奔放起来,达到那令人回味无穷的境界。他在作品中,非常注重行笔的气韵和章法布局,书写规格,疏密有度,大小适度,既前呼后应又独立成章,于落笔间融合了许多变化组合的形式于一身。而在线条和笔画的勾勒中,文字之间既能找不到帖的形影,又能窥见古与今的融合,还有基础与创新的延伸,常常于无意处写出得意之笔。大字雄浑刚健,小字静穆淡雅,从有形中忘形,于无意间得意……赵洪将有形书与无形法结合得酣畅淋漓。

   师法前人又不拘泥于前人。他力求出新,自写胸怀,少了纤弱,多了宏大、跌宕与拙朴。他的笔锋,灵动华润、坚韧绵扎;他的笔力,似落纸生根,虬根盘节。无论是气势抑或神采,都透露出一种干练着力、沉着痛快、绝不矫情之感。所以,求变,是赵洪在思悟否定自我后探索书艺的一种轨迹。参透了艺术的深蕴,在格调上,他对风格意境文韵等艺术个性进行了深入探索,尤其在表现作品内涵的文化底蕴上,他不断学习消化铺垫,将自己的深厚文化素养,融入到书法艺术创作中,于传统的深研中,博学众家精华,在不断提高自己艺术水平的同时,个人的书法特色呼之欲出。那股弥漫于笔间自有的郁勃苍茫的气概,那股流露于作品中的挺拔傲然的气魄,在令人感悟到一种正气凛然的君子之风的同时,又于他不凡的落笔间,品味到满纸弥漫着的清秀书卷之气。在他书法的骨法之美中,既有王羲之的贯畅之势、米芾的雄健之势,又有颜真卿的开张之势、王铎的涨墨之势。

   在书写过程中,赵洪更显示出一种笃定的精神态度,尽管他用笔时凝练散淡、换笔时轻盈细腻,但于变幻莫测的章法中,总是露出狂中有稳、气势雄浑的气度,使人感受那种时而如行云流水、高山吟唱,时而如惊涛骇浪、震撼人心的境界。无论是虚与实、大与小、枯与润,无论是聚与散、方与圆、扬与抑,在这些矛盾结成的共调中,赵洪都表现出了强烈和丰富的书法韵律。他的书法精髓一直蕴含在似与不似之间,使人远观则感觉到风神洒落、蓬勃旺盛;近看又纵逸跌宕、疏密相间;细品则法度森严、古拙率意。既能看到点线的质感与量感,又能品到他笔端力度的弹性与张力;既飘逸洒脱,又跌宕恣意;既天真率意,又不乏真纯拙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刚柔结合的苍茫气象!自然典雅的格调,浓厚的文人气息,朴茂的古拙之美……赵洪终于写出了自己的风貌!对于赵洪的书法,中国最著名的书画大师范曾感叹说:“轻如蝉翼,重如崩云,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

   国内著名书画家王志生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章法布局用笔福墨都很到位拙而巧,险而辣,颇有大家风范”;书法家石爽溪说:“大气磅礴,铁画银钩,龙飞凤舞自成一体”;工艺美术家居正方说:“粗壮雄伟,笔法厚重,苍劲刚健”;书法家卲立文说:“师古法而出新意”;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总干事陆虓先生说:“其作品笔力淳厚,张扬而不浮滑,儒雅中透出雄浑,静溢中显出苍莽,萧敬而天真,高古而现代”;……躬耕砚田,醉心墨海,赵洪所创造出的那种雄强朴茂、藏巧于拙、充满高古气息的极具个人特色的书法作品一经面世,不但获得了诸多好评,而且被有关单位收藏……笔墨当随时代!赵洪的笔墨总是奔涌在大时代的潮流之中。建国65周年时,他创作的作品被评为“盛世中国”书画界最具贡献人物奖;20049月,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时,他的作品被收录在《中华当代书画作品博览》大型画册中;……

   作为一位极具可塑性的书法家,赵洪的作品不但富有开拓性、包容性,还极富艺术领悟性和情感。由于赵洪古典文学修养深厚,对清人朱和羹在《临池心解》里所说的“作字以精、气、神为主”体会最为深刻。所以,他的书法,以“气”的伦理哲学、“神”的灵动壮阔、“韵”的风致情趣构成了一种大生命的表达方式,他的书法和他的人一样,大气厚重、洒脱纯洁且散发着一股朴拙率真气息,总能给人一种精神的感召和情感的润泽力量。努力张扬着“气”、“神”、“韵”,以壮美和崇高书写着坚贞、风骨、气韵、生命、人格以及道义,这就是赵洪的书法艺术带给我们的一种雅俗共赏的唯美享受!

相关阅读
 

艺术视点网 www.zhhdq.com 版权所有,网站内容未经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