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推介Recommended更多>>

茅台国韵系列葡萄酒精心调配酿造,适合日常饮用、员工福利(M10),喜庆婚宴、公司庆典(M30),孝敬长辈、高端客户馈赠(M35)

────────────────

【以下内页广告位】

您当前的位置:艺术视点​网 - 专题资讯
 

中国书画名家许荣艺术人生访谈录

发布时间:2014/08/21|作者:艺术视点网|来源:中国企业报道 www.ceccen.com|浏览:587次

   在采访许荣先生之前,有幸对其作品先睹为快。至今仍记得打开画作时那种扑面而来的,跃然纸上的浓厚的自然气息足以使人有“绕梁三日”之思怀。因其佳作的美好印象,笔者对一探许荣先生悟道艺术之修习过程充满期待。

中国书画名家许荣艺术人生访谈录

许荣

   他出生于1948年,也快“古稀”之龄了。但当我接通电话传来的声音却是清亮悦耳,明快清晰,丝毫没有浑浊拖哑之音。有时,只用听声音也足可推断一个人的身体状况,而身体状况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心境状态,越是淡泊潇洒之人,越是心平气静,开朗亲和,自然身康体健。如此听来,他定是一位精神矍铄,本真随性之人,正应“人如其画”之语。

   从小生长于农家的他对大自然的亲近是一种固有的,植根于性灵深处的情感,而他的艺术情思也正是随着这种长期游目骋怀的疏放个性逐渐在心底升腾而出。当然,也不是每个亲近自然的人都能陶冶于其中之艺术意趣,这还要取决于此人是否有异于常人的天赋秉性。而许先生正是那个被自然滋养,又于自然中悟道艺境的个中翘楚。我们的访谈话题,亦随着许先生与书画的结缘逐一展开。

   游走自然 画意真知

   “中国画最吸引我的,就是其本身的意境。那种对心灵碰撞而激起的火花,让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从事国画这门艺术。”谈到与国画第一次碰触时的感受,许荣先生依然显得有些激动。

   其实,国画对于他的吸引,正与其早年奔放于乡野的田园生活息息相关。正是那种凌驾于绘画技艺之上的自然道法,成为了本质的向心力。虽然,许荣先生也曾就读于广州美术学院,接受过“学院派”的系统教育。在校期间,他受教于在当时国画界颇负盛名的黎雄才教授赏识,得到耳提面命的教诲。与众不同的天赋,加之名师教导,让许荣先生在艺术理念方面的领悟,不仅没有被技法的条条框框桎梏住,而且还让所学之得很好地成为其“野逸风格”的服务者。

   或许,是因为过人的天赋,让许荣先生在“灵台方寸”和“斜月三星”之天然灵思中早已完成了对技法的演练。故,对于每个习画者都非历不可的,枯燥而艰苦的临摹之学,对他来说,却显得轻而易举。

   “我其实并不主张长期临摹,因为临摹都是在重复前人,都是在模仿和形似。有自己风格的东西才能称之为创作,把自己的性情和大自然融合而创作出来的,才是气韵生动的经典佳作,否则,就只能是僵硬的模仿。”

   东晋末年画家王微曾在《叙画》一文中指出:“岂独运诸指掌,亦以神明降之。此画之情也。”此论强调了体会自然的“神明”之思,而以“指掌”之巧使为创作之末;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亦指出:“古之画或能移其形似而尚其骨气,以形似之外求其画,此难可与俗人道也。今之画纵得形似而气韵不生,以气韵求其画,形似则在其间矣。”此评虽说的是唐代前后之画作,但用评于今日之画坛也为贴切。纵观历史画论,无一不强调对情怀和自然气韵的追求。许荣先生从研索之初就深悟以自然为师之道,对“气韵”之说也是从来推崇。对技巧修炼的目的固能始终清晰,可谓“心到”促成其“手到”。

中国书画名家许荣艺术人生访谈录

春鸣曲

   虽然基本省略了临摹的过程,但许荣先生却未停止于“师法古人”的学习。他说:“读画,一定要读大师的经典作品,从中感悟他们的用笔和用墨,琢磨其中的布局,结构等等是如何安排才让画作看上去充满生命力,到达气韵生动的意境。”读画,与书法练习中“读帖”同为一理。“读”之精要在于从眼到心的过程。需要用澄静和远的心态去观道,去体会古人在进行创作时之心态,用笔,着墨,以及当时的环境影响等等的因素。而这种“心道”的修行,最终都会体现于作品的气韵中。而许先生认为,在没有观道体会的情况下去进行临摹,实在是一种机械的模仿,并无意义。所以,在他的艺术理念和创作生涯中,对“读”之倚重甚于“临”。

   他说:“真正的艺术是不可复制的,此时此刻在创作一幅作品时的心境,气候的变化,空气的流动,笔墨的干湿浓淡等等的因素,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可能重复。所以,一幅经典作品被创作出来就是一种永恒的定格。”许荣先生喜画风竹、云山、红梅。其所绘之竹,“虽写竹生,亦绘竹心”。观“许竹”,勾描与皴染结合,以水墨浓淡干湿的细腻变化来体现物体之阴阳向背,远近疏密。不论对竹枝,竹叶还是竹笋,都能显露出恰到好处。许先生对竹笋之感尤甚,他形容自己如雨后春笋,细观之,竹笋沐雨后之欣欣向上的精神状态,正是他乐观个性的真实写照。

   许先生画梅,以篆书意味入笔,多古拙与秀健,突出梅枝苍劲有力,似乎在传达着一种生命力的根深蒂固。梅花点染虽艳不俗,分间布白疏密有度。把梅之坚韧品格,傲雪临风之潇洒.顽强之气度淋漓展于画卷。而“许氏山水”亦有独到特色,其强调自然风光在特定状况下一种动势的生命状态。如浩瀚奔腾的大江,雨后初晴的山树,狂风扫松之凌乱等,都会让观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许先生认为:“要用最简单的笔法,把最深邃的意境表达出来。要挖掘出最能打动人心的元素,能做到直透人心灵的,感化人心的才是好作品。”

   誉满画坛 散逸人生

   许荣先生现任《发展中国论坛》文化艺术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河源市青年美术家协会顾问文化部华夏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丶中囯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院民族文化书画院副院长。他的作品,得到过诸多书画界权威人士的赞赏和推崇。刘大为评价其作品曰:作品明丽清和、构图有创意,其竹系列作品变化万千,不拘一格,笔墨酣畅,接近自然,彰显个人风格,画者用功甚勤,望再登高峰。

中国书画名家许荣艺术人生访谈录

山高云低风雨狂

   当年,著名美术评论家傅京生先生看到许荣作品后感到非常意外,他没有想到一个出道未久的习画学子竟能有如此出神入化的笔触,于是,他情不自禁地主动提笔对其赞誉道:许荣先生的绘画,是在明媚的心灵阳光中动人心魄的歌唱。他的画,有扎实的写实根基,有着多元的文脉来源。这种扎实的写实根基多元的文脉根源,使他的绘画作品:第一,因与中国古代诸多经典作品的精神气息、格调气象相吻合,而“立的住”;第二,若是把他的绘画放到19世纪以前古代绘画经典作品之中进行比较,因其画面笔墨功底的扎实、画面气韵的生动,以及图象语言所具有的动人心魄的视觉张力而同样“立得住”;第三,如果将他的作品放到当代“现代绘画史”中的经典作品之中进行比较,他的画也会因其深刻地理解了中国古代绘画图像构成中的符号学意义而毫不逊色。

  著名美术家周韶华先生评:许荣画竹之所以感人,是用自己的感受,用他全部的感情,从自己的心灵里喷发出自己的人格的东西,不雕饰,不做秀,一任自然,与自己的灵肉血融一体。有些出乎意料的信马由缰和不拘一格的表现,与看惯了的那些画竹的重复样式离得很远很远,画面上的“生”,反比程式化的“熟”显得更符合绘画的本意。文学艺术表现的就是生命,就是原创,能够打动人心的东西才叫艺术。谨此而言,可谓超越前人。在1987年、2010年,两次出版《许荣画集》。对于今后的艺术之路,许先生却淡淡地说:“我这人其实很懒,并没有什么具体的规划,也不去想这问题,就是继续画画呗,能更多地去亲近大自然,创作出更多有生命力的作品供后人学习和借鉴就行。”在整个采访的过程中,笔者都能深切感受到许荣先生散逸而随性的淡泊情志。在他每幅作品中也都渗透着这种清雅的神韵,似烟岚,若流云。也希望许荣先生以其“涤除”心性创作出更多铅华洗尽之佳作。

相关阅读
 

艺术视点网 www.zhhdq.com 版权所有,网站内容未经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