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推介Recommended更多>>

茅台国韵系列葡萄酒精心调配酿造,适合日常饮用、员工福利(M10),喜庆婚宴、公司庆典(M30),孝敬长辈、高端客户馈赠(M35)

────────────────

【以下内页广告位】

您当前的位置:艺术视点​网 - 专题资讯
 

中国书画名家楼其华艺术人生访谈录

发布时间:2014/08/26|作者:艺术视点网|来源:中国企业报道 www.ceccen.com|浏览:1399次

 在记者采访过的诸多书法家中,楼其华算是很全面的一位。他的“全面”主要体现其思想理念,实践水平的并驾齐驱,以及审美意趣上高雅的格调品味。故而,在观其书法和听其谈吐时,确会让人感到一种自然和合的舒适惬意。

中国书画名家楼其华艺术人生访谈录

楼其华

 楼其华一九六三年出生于浙江义乌。他少而好学,对学习书法充满热情,十四岁就拜在吴玉琢先生门下学习书法,天资聪颖,深得先师喜爱。1982年,他参加义乌县首届书法班学习,也受书法大师沙孟海弟子金鉴才先生的指导、熏陶,其书法艺术日臻善美,对二位师长也感怀深情。因学业优异,恩师吴玉琢在近古稀之年还亲手制作了一方砚台并刻上“笔落钟王”四个大字,送给楼其华,以勉励之。恩师的教诲一直鼓励和鞭策着他“正人品、怡情趣、利功益”的艺术人生。

兼收并蓄 不落偏侧

 楼其华的书艺生涯:师出赵体,常临习赵孟頫书贴《寿春堂记》、以及《胆巴碑》、《千字文》等;后又系统地研读、临习柳公权《玄秘塔碑》、《神策军碑》以及颜真卿《多宝塔碑》、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等书帖。他曾遍临唐、宋诸家名帖,王羲之楷书《黄庭经》、行书《快雪时晴帖》、《兰亭集序》等都是他勤研的对象。

 “我的书法启蒙老师吴玉琢是研习赵孟頫书体为主的,我先系统地学习了赵体,赵孟頫的作品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精妙,这也深深地吸引着我。后来,我偶的一部《董其昌书画集》,感觉董其昌书风与画风统一,文人气息浓,是一位集大成的书画家。他的书风天真烂漫、结构森然,有书不尽笔,笔不尽意之味,龙蛇去物、飞动腕指,‘六体’、‘八法’在他手下发挥极致。临习揣摩之余,我逐渐发现,赵、董之书风虽然遒媚、秀逸、笔法圆熟、精妙,意趣黯然,但却刚性不足。我又着重研读颜、柳书风,在用笔上进步很快、获益颇多,‘八面出锋’用法自然,书法结体也日趋雄健。逐步体味到‘颜筋柳骨千秋楷法’以及人正书正,字如其人的学书理念。”

 楼其华把他的书写风格形容为“以颜柳风骨熔于赵体结构”。“赵体”点画虽圆润宽绰,但其结字素来方正谨严,颜、柳墨韵则筋骨挺劲,在楼其华作品中能看到中锋用笔,饱满圆浑的浓郁墨韵,相有偏锋转毫,轻捷飘逸的活拨洒脱。他把“赵字”中很多笔画圆浑处使转为方笔运营,故使作品整体看来遒媚中亦见挺拔姿态,虽秀雅却不流于平庸。

 凡习书画者,大都把欧、王、颜、柳等名家奉为首席,而对赵、董之作品,素有“媚俗”之评价。楼其华始学赵孟頫,后又拜读董其昌,却从所谓的“媚俗”之作中获得诸多“不俗”真知。这也有赖于他不受外论影响的心源定力,始终会以本心去感悟世事的,中庸平和的心态。这使他能客观地看待赵、董之生平与艺术,且做出分而论之的评价。

中国书画名家楼其华艺术人生访谈录

上学以神听 中学一心听 下学以耳听

 “评论他们的艺术,有学者对赵孟頫颇有微词,主要还是因为他是南宋遗逸而出仕元朝 。但我觉得,应该辩证客观地去看问题,特别要以尊重艺术的角度去理解。赵孟頫是宋太祖赵匡胤的第11世孙、秦王赵德芳的嫡派子孙。 他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绘画作品中的禅意,以篆书笔意入画的技法颇为后人所称道。赵孟頫虽然两朝为官,但他没有因为改朝换代影响了他对书画艺术的尊重和追求,更没有去做为害民族和人民之事。再说,如果他真为所谓的‘气节’,去归隐山林,那么,今人还能看到他那么多的传世佳作了吗? 对董其昌历来评说褒贬不一。其宦海沉浮,实则不易;凭借官职,左右画坛却不可取;董其昌的‘晋人书取韵,唐人书取法,宋人书取意。’的审美取向及其书法理论高屋建瓴。 难怪康熙、乾隆都以董的书为宗法,倍加推崇、偏爱,甚而亲临手摹董书,常列于座右,晨夕观赏。”

 赵孟頫曾论书曰:“学书有二,一曰笔法,二曰字形。笔法弗精,虽善犹恶;字形弗妙,虽熟犹生。学书能解此,始可以语书也。”亦有:“学书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笔之意,乃为有益。”在临写古人法帖上,他指出了颇有意义的事实:“昔人得古刻数行,专心而学之,便可名世。况兰亭是右军得意书,学之不已,何患不过人耶。”对于董其昌的作品,楼其华则参悟其天真烂漫的创作理念,以及灵动逸洒,“书不尽笔,笔不尽意”的笔墨技法。这些经典理论,都对楼其华的书法研习生涯起到了很好的启迪和引领作用。楼其华始终以一种达观而包容的态度来看待古之人事,由此而生发出的平和心性及理性头脑。使他具备了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胸怀。故,赵、董之优长,在他的收纳和汲取中,逐渐熔冶于自身的书写逸格。

 “艺术需要包容,要学会看到其中好的元素,只要总能看到生活中美好的东西,那些不好的东西也就会被自然过滤掉了,根本就得不到关注,又何必去想呢?”

 楼其华诗书画印兼修,真草隶篆皆工,尤擅长行书。楼其华与行书真正的“触电”是来自于对《兰亭集序》的喜爱。“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形神飞动,遒美健秀”则是他对王羲之书法的体会。笔者感到,其中的“平和自然”是“王书”吸引他的根本内质所在。平和自然,与其说是楼其华对《兰亭集序》的感受,不如说是他内心本就具备的天赋秉性与“书圣”的神思之合。

 若说其作品深得“古人笔意”,可以说是笔者较为赞同的评价。能得“古人笔意”者,要先得感古人心境。展卷楼其华作品时,卷面中所呈现出的“干净”直透人心。这种“干净”,是源于踏实的钻研和学习,不辍于伏案笔耕而得。从他作品里,能够感受到一种实事求是的学习精神,以及亦步亦趋的积累练习。同为雪白的宣纸和油黑的浓墨,在笔者所观看过的其他大部分书家作品里,还未有能将笔墨操控得如此适度的人。这种“干净”,若从技法来论,与整体布局结构的严谨息息相关,可以看出,楼其华在运笔时虽有行书行云流水般的洒放畅达,却丝毫没有不顾章法的随意和任性,或假借挥洒胸中逸情为论来掩饰笔墨功力的不足。故而,他的笔墨从不犹豫涩滞,总有笔酣墨饱,一气呵成的连贯气势,且分间布白停匀得当,疏密有致,既使整体丰满,又留有遐想的空白。这种“干净”,若从心法来讲,便渗透着更为深邃的沉静心态。从力透纸背中冉冉而出的空灵笔意便是其踏实,致远的心境写照。楼其华作品中,对每个字的运笔绝不囫囵草草,看不到丝毫的轻率。他在写作之前,必有一番沉实心境的思修。

 楼其华的行书作品,脱胎于临习楷书的深厚功底。观者能很清晰地看到他“守成”的沉潜心境和博厚底蕴。他不去刻意追求所谓创新的“出奇”,而是做亘守中庸,循序渐进的传承和尝试。

 “我认为书法的创新,是要建立在中国汉字基础上的,是写字,而不是当今看到的少数书者的‘画字’。那样的创新不叫创新,可以称之为‘创意’。但是,这个‘创意’好不好,对不对也并不完全是让眼下市场来说了算,要经得起时间的论证。中国汉字的结体是有章法的,汉字的造字方法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六法’组成。我们需要去尊重这种章法,尊重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而不是去为了创新而创意,肆意改变千年传承的汉字的造字法则。我们可以尝试各种创作,有时代价值的,可以坚持下去,如果不符合发展规律的,还是会让它复原回来的。”

治心修行 感悟美情

 楼其华现为中国民族艺术家协会终身名誉主席和特邀艺术顾问、中国文艺家联合会副主席、中国国学学会副主席、中国书画名家协会常务理事、江南画院副院长。

 如今,楼其华亦时常拜读董其昌、赵孟頫、欧阳询、王羲之等古人书法作品,也经常浏览欧阳中石、沈鹏、金鉴才老师等现代名家书作。常以读帖的方式来促进书学研习。平时除研习书法外,还经常阅读儒学著作,道学经书,佛学经书等国学典籍。以慢慢充实、丰富自己的书艺学养和文化修养。

中国书画名家楼其华艺术人生访谈录

学问之道 其得之不难者 失之必易 惟难以得之者 斯能兢业以守之

 “儒释道乃中国国学之经典,通观儒释道三教,就个性而论,强者往往尊崇儒,智者常常笃信道,慧者时时推崇佛。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儒释道三者都可以满足不同的精神需求。其著作可按各年龄段不同有争对性的选读,但都有相同的‘治心’的作用。现代社会很浮躁,人们的知识虽然很丰富,但修养却匮乏了,所以容易造成道德缺失。而我认为:人的道德情操才是真正可以支配人们行为的‘大脑’,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楼其华同样也在用书法艺术来践行“治心”之修,践行着恩师所教导的“利功益”之警言。亦如他所感悟:“美情与利欲不相容,去利欲愈远,离美情愈近。名利权欲愈炽,离美情愈远矣。惟纯真坦荡之人,方能入美之至境。”

 从天真烂漫中修养出坦荡胸襟,从沉稳踏实里磨砺出纯熟笔墨,在天赋秉性中悟道于大美自然。这,就是笔者所感受到的楼其华!

相关阅读
 

艺术视点网 www.zhhdq.com 版权所有,网站内容未经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