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推介Recommended更多>>

茅台国韵系列葡萄酒精心调配酿造,适合日常饮用、员工福利(M10),喜庆婚宴、公司庆典(M30),孝敬长辈、高端客户馈赠(M35)

────────────────

【以下内页广告位】

您当前的位置:艺术视点​网 - 专题资讯
 

城市记录者王家增:大工业梦想中城市变迁的风景

发布时间:2016/06/22|作者:艺术视点网|来源:艺术视点网 www.zhhdq.com|浏览:741次
 王家增1963年出生于辽宁省沈阳,1987年考入鲁迅美术学院版画系。1993年在中央美术学院油画技法研修班学习,曾任教鲁迅美术学院,现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 教授 绘画系副主任

城市记录者王家增:大工业梦想中城市变迁的风景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王家增

 主要作品:《城迹》、《工业印象》、《喧嚣中的静默》、《原色》、《存在》等。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王家增一直将创作眼光聚焦于城市变迁,在他眼中,在城市快速发展中的过度建设、资源过度开采造成的工厂废墟、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已经成为抹不去的城市伤痕。他希望用一种现实批判的眼光通过画面对人们所经历的那种大工业梦想进行反省,记录城市变迁对不同人产生的不同经验的风景。

城市记录者王家增:大工业梦想中城市变迁的风景

记者:听说您的作品在大厂民族宫展刚刚举办的“京津冀学院当代绘画研究展”中展出。什么原因让您专程来参加此次画展呢?

王家增:这次画展汇集了京津地三地的艺术家,也吸引了很多热爱艺术的朋友,是一次特别好的与其他艺术家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并且大厂民族宫是何镜堂教授的作品,是一个本身就非常有艺术价值的建筑,这次在民族宫举办三地的画展也标志着京津冀地区艺术和文化协同发展的步伐正在大步迈进。

记者:可以跟我们介绍一下您此次的参展作品吗?

王家增:这次参展的是《城迹》,是我记录下从大工业时代到城镇化下的“城市变迁”系列作品中最新的一部分。

记者:能简单给我们介绍下您这次参加画展的作品的具体的含义和当时创作的灵感吗?

城市记录者王家增:大工业梦想中城市变迁的风景

王家增:我希望我的作品中不仅能看见城市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留下的痕迹,也能感受到城市作为一个记忆载体,对居住其间的人们带来的影响,是客观现象和主观感受的统一。

 一直以来,我都在关注城市变迁的景观。之前主要专注于工业场景的刻画,并且用表现主义的方式进行表达。《城迹》这部分作品延续了之前创作的线索,但关注点有了些改变,更多的是城镇化带来的变化,人物在画面中的位置和比重都弱化了。因为在这个庞大的工业社会体系中,人的存在是虚幻的。

记者:今天到场了很多热爱艺术的年轻人,您有什么想对他们说的吗?

城市记录者王家增:大工业梦想中城市变迁的风景

王家增:经历是创作之源,追求艺术的年轻人们还是应该多从从生活出发,找出问题,再用艺术作品的形式表达出去。有些人今天学这个,明天学那个,画了一辈子画,不知道自己是谁。这就是我们这次画展要讲的主题——“经验的风景”:将曾经与意识形态毫无关系的风景画承载更多时代内涵,作为主体之人的经验更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我小时候就生活在工业区,感触很深,很多惊心场面留在记忆里。每日听着机器的轰鸣声,震得屋子都在抖;看着巨大的机器面前,工人渺小灰蒙的身影…… 庞然大物般的机器、滚烫的钢水、统一的生活模式和服装、压抑的环境……一切都让人感到恐惧,那段记忆太深刻了,很想逃离这个环境。后来我通过考学逃离了这个环境,也曾去西北等地采风,可总觉得景虽美,但没法走进心里,创作出来的东西不生动。

 后来决定重新找回自己熟悉的内容,从工业、城市和人的关系入手创作,才有了这一系列作品。

城市记录者王家增:大工业梦想中城市变迁的风景

注:“作为经验的风景”京津冀学院当代绘画研究展是大厂民族宫首次举办的绘画艺术类活动,于2016年6月5日正式开幕,为期22天。此次画展以当代油画为主,共展出京津冀三地10位当代名家的40余幅绘画作品,包括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王克举教授的《静谧的岚谷》、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王家增教授的《城迹》、北京服装学院造型艺术系孙纲教授的《文字厨房》、河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徐福厚教授的《麦子熟了》、天津美院油画系袁文彬教授的《沧浪亭系列》等众多名家佳作。

相关阅读
 

艺术视点网 www.zhhdq.com 版权所有,网站内容未经授权禁止使用